消防咨詢:025-83309119  |   服務電話:025-83319119

國務院關于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

日期:2017-07-08 分類:公司公告


國務院關于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


 國務院關于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

    國發〔2017〕35号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

    2017年7月8日

    (此件公開發布)

    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

    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将深刻改變人類社會生活、改變世界。為搶抓人工智能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構築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先發優勢,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制定本規劃。

    一、戰略态勢

    人工智能發展進入新階段。經過60多年的演進,特别是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超級計算、傳感網、腦科學等新理論新技術以及經濟社會發展強烈需求的共同驅動下,人工智能加速發展,呈現出深度學習、跨界融合、人機協同、群智開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大數據驅動知識學習、跨媒體協同處理、人機協同增強智能、群體集成智能、自主智能系統成為人工智能的發展重點,受腦科學研究成果啟發的類腦智能蓄勢待發,芯片化硬件化平台化趨勢更加明顯,人工智能發展進入新階段。當前,新一代人工智能相關學科發展、理論建模、技術創新、軟硬件升級等整體推進,正在引發鍊式突破,推動經濟社會各領域從數字化、網絡化向智能化加速躍升。

    人工智能成為國際競争的新焦點。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世界主要發達國家把發展人工智能作為提升國家競争力、維護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加緊出台規劃和政策,圍繞核心技術、頂尖人才、标準規範等強化部署,力圖在新一輪國際科技競争中掌握主導權。當前,我國國家安全和國際競争形勢更加複雜,必須放眼全球,把人工智能發展放在國家戰略層面系統布局、主動謀劃,牢牢把握人工智能發展新階段國際競争的戰略主動,打造競争新優勢、開拓發展新空間,有效保障國家安全。

    人工智能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人工智能作為新一輪産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将進一步釋放曆次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積蓄的巨大能量,并創造新的強大引擎,重構生産、分配、交換、消費等經濟活動各環節,形成從宏觀到微觀各領域的智能化新需求,催生新技術、新産品、新産業、新業态、新模式,引發經濟結構重大變革,深刻改變人類生産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實現社會生産力的整體躍升。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非常艱巨,必須加快人工智能深度應用,培育壯大人工智能産業,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人工智能帶來社會建設的新機遇。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人口老齡化、資源環境約束等挑戰依然嚴峻,人工智能在教育、醫療、養老、環境保護、城市運行、司法服務等領域廣泛應用,将極大提高公共服務精準化水平,全面提升人民生活品質。人工智能技術可準确感知、預測、預警基礎設施和社會安全運行的重大态勢,及時把握群體認知及心理變化,主動決策反應,将顯著提高社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對有效維護社會穩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工智能發展的不确定性帶來新挑戰。人工智能是影響面廣的颠覆性技術,可能帶來改變就業結構、沖擊法律與社會倫理、侵犯個人隐私、挑戰國際關系準則等問題,将對政府管理、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乃至全球治理産生深遠影響。在大力發展人工智能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可能帶來的安全風險挑戰,加強前瞻預防與約束引導,最大限度降低風險,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發展。

    我國發展人工智能具有良好基礎。國家部署了智能制造等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印發實施了“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從科技研發、應用推廣和産業發展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措施。經過多年的持續積累,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國際科技論文發表量和發明專利授權量已居世界第二,部分領域核心關鍵技術實現重要突破。語音識别、視覺識别技術世界領先,自适應自主學習、直覺感知、綜合推理、混合智能和群體智能等初步具備跨越發展的能力,中文信息處理、智能監控、生物特征識别、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無人駕駛逐步進入實際應用,人工智能創新創業日益活躍,一批龍頭骨幹企業加速成長,在國際上獲得廣泛關注和認可。加速積累的技術能力與海量的數據資源、巨大的應用需求、開放的市場環境有機結合,形成了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獨特優勢。

    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人工智能整體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差距,缺少重大原創成果,在基礎理論、核心算法以及關鍵設備、高端芯片、重大産品與系統、基礎材料、元器件、軟件與接口等方面差距較大;科研機構和企業尚未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态圈和産業鍊,缺乏系統的超前研發布局;人工智能尖端人才遠遠不能滿足需求;适應人工智能發展的基礎設施、政策法規、标準體系亟待完善。

    面對新形勢新需求,必須主動求變應變,牢牢把握人工智能發展的重大曆史機遇,緊扣發展、研判大勢、主動謀劃、把握方向、搶占先機,引領世界人工智能發展新潮流,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支撐國家安全,帶動國家競争力整體躍升和跨越式發展。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加快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國防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創新能力為主攻方向,發展智能經濟,建設智能社會,維護國家安全,構築知識群、技術群、産業群互動融合和人才、制度、文化相互支撐的生态系統,前瞻應對風險挑戰,推動以人類可持續發展為中心的智能化,全面提升社會生産力、綜合國力和國家競争力,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提供強大支撐。

    (二)基本原則。

    科技引領。把握世界人工智能發展趨勢,突出研發部署前瞻性,在重點前沿領域探索布局、長期支持,力争在理論、方法、工具、系統等方面取得變革性、颠覆性突破,全面增強人工智能原始創新能力,加速構築先發優勢,實現高端引領發展。

    系統布局。根據基礎研究、技術研發、産業發展和行業應用的不同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系統發展策略。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推進項目、基地、人才統籌布局,已部署的重大項目與新任務有機銜接,當前急需與長遠發展梯次接續,創新能力建設、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環境營造協同發力。

    市場主導。遵循市場規律,堅持應用導向,突出企業在技術路線選擇和行業産品标準制定中的主體作用,加快人工智能科技成果商業化應用,形成競争優勢。把握好政府和市場分工,更好發揮政府在規劃引導、政策支持、安全防範、市場監管、環境營造、倫理法規制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開源開放。倡導開源共享理念,促進産學研用各創新主體共創共享。遵循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規律,促進軍民科技成果雙向轉化應用、軍民創新資源共建共享,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新格局。積極參與人工智能全球研發和治理,在全球範圍内優化配置創新資源。

    (三)戰略目标。

    分三步走:

    第一步,到2020年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人工智能産業成為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成為改善民生的新途徑,有力支撐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和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标。

    ――新一代人工智能理論和技術取得重要進展。大數據智能、跨媒體智能、群體智能、混合增強智能、自主智能系統等基礎理論和核心技術實現重要進展,人工智能模型方法、核心器件、高端設備和基礎軟件等方面取得标志性成果。

    ――人工智能産業競争力進入國際第一方陣。初步建成人工智能技術标準、服務體系和産業生态鍊,培育若幹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骨幹企業,人工智能核心産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産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

    ――人工智能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在重點領域全面展開創新應用,聚集起一批高水平的人才隊伍和創新團隊,部分領域的人工智能倫理規範和政策法規初步建立。

    第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部分技術與應用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人工智能成為帶動我國産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主要動力,智能社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新一代人工智能理論與技術體系初步建立,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人工智能取得突破,在多領域取得引領性研究成果。

    ――人工智能産業進入全球價值鍊高端。新一代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智能醫療、智慧城市、智能農業、國防建設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人工智能核心産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帶動相關産業規模超過5萬億元。

    ――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規、倫理規範和政策體系,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評估和管控能力。

    第三步,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智能經濟、智能社會取得明顯成效,為跻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和經濟強國奠定重要基礎。

    ――形成較為成熟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理論與技術體系。在類腦智能、自主智能、混合智能和群體智能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在國際人工智能研究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占據人工智能科技制高點。

    ――人工智能産業競争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人工智能在生産生活、社會治理、國防建設各方面應用的廣度深度極大拓展,形成涵蓋核心技術、關鍵系統、支撐平台和智能應用的完備産業鍊和高端産業群,人工智能核心産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産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

    ――形成一批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基地,建成更加完善的人工智能法律法規、倫理規範和政策體系。

    (四)總體部署。

    發展人工智能是一項事關全局的複雜系統工程,要按照“構建一個體系、把握雙重屬性、堅持三位一體、強化四大支撐”進行布局,形成人工智能健康持續發展的戰略路徑。

    構建開放協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創新體系。針對原創性理論基礎薄弱、重大産品和系統缺失等重點難點問題,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和關鍵共性技術體系,布局建設重大科技創新基地,壯大人工智能高端人才隊伍,促進創新主體協同互動,形成人工智能持續創新能力。

    把握人工智能技術屬性和社會屬性高度融合的特征。既要加大人工智能研發和應用力度,最大程度發揮人工智能潛力;又要預判人工智能的挑戰,協調産業政策、創新政策與社會政策,實現激勵發展與合理規制的協調,最大限度防範風險。

    堅持人工智能研發攻關、産品應用和産業培育“三位一體”推進。适應人工智能發展特點和趨勢,強化創新鍊和産業鍊深度融合、技術供給和市場需求互動演進,以技術突破推動領域應用和産業升級,以應用示範推動技術和系統優化。在當前大規模推動技術應用和産業發展的同時,加強面向中長期的研發布局和攻關,實現滾動發展和持續提升,确保理論上走在前面、技術上占領制高點、應用上安全可控。

    全面支撐科技、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以人工智能技術突破帶動國家創新能力全面提升,引領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進程;通過壯大智能産業、培育智能經濟,為我國未來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經濟繁榮創造一個新的增長周期;以建設智能社會促進民生福祉改善,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人工智能提升國防實力,保障和維護國家安全。

    三、重點任務

    立足國家發展全局,準确把握全球人工智能發展态勢,找準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全面增強科技創新基礎能力,全面拓展重點領域應用深度廣度,全面提升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應用智能化水平。

    (一)構建開放協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創新體系。

    圍繞增加人工智能創新的源頭供給,從前沿基礎理論、關鍵共性技術、基礎平台、人才隊伍等方面強化部署,促進開源共享,系統提升持續創新能力,确保我國人工智能科技水平跻身世界前列,為世界人工智能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1.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礎理論體系。

    聚焦人工智能重大科學前沿問題,兼顧當前需求與長遠發展,以突破人工智能應用基礎理論瓶頸為重點,超前布局可能引發人工智能範式變革的基礎研究,促進學科交叉融合,為人工智能持續發展與深度應用提供強大科學儲備。

    突破應用基礎理論瓶頸。瞄準應用目标明确、有望引領人工智能技術升級的基礎理論方向,加強大數據智能、跨媒體感知計算、人機混合智能、群體智能、自主協同與決策等基礎理論研究。大數據智能理論重點突破無監督學習、綜合深度推理等難點問題,建立數據驅動、以自然語言理解為核心的認知計算模型,形成從大數據到知識、從知識到決策的能力。跨媒體感知計算理論重點突破低成本低能耗智能感知、複雜場景主動感知、自然環境聽覺與言語感知、多媒體自主學習等理論方法,實現超人感知和高動态、高維度、多模式分布式大場景感知。混合增強智能理論重點突破人機協同共融的情境理解與決策學習、直覺推理與因果模型、記憶與知識演化等理論,實現學習與思考接近或超過人類智能水平的混合增強智能。群體智能理論重點突破群體智能的組織、湧現、學習的理論與方法,建立可表達、可計算的群智激勵算法和模型,形成基于互聯網的群體智能理論體系。自主協同控制與優化決策理論重點突破面向自主無人系統的協同感知與交互、自主協同控制與優化決策、知識驅動的人機物三元協同與互操作等理論,形成自主智能無人系統創新性理論體系架構。

    布局前沿基礎理論研究。針對可能引發人工智能範式變革的方向,前瞻布局高級機器學習、類腦智能計算、量子智能計算等跨領域基礎理論研究。高級機器學習理論重點突破自适應學習、自主學習等理論方法,實現具備高可解釋性、強泛化能力的人工智能。類腦智能計算理論重點突破類腦的信息編碼、處理、記憶、學習與推理理論,形成類腦複雜系統及類腦控制等理論與方法,建立大規模類腦智能計算的新模型和腦啟發的認知計算模型。量子智能計算理論重點突破量子加速的機器學習方法,建立高性能計算與量子算法混合模型,形成高效精确自主的量子人工智能系統架構。

    開展跨學科探索性研究。推動人工智能與神經科學、認知科學、量子科學、心理學、數學、經濟學、社會學等相關基礎學科的交叉融合,加強引領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發展的數學基礎理論研究,重視人工智能法律倫理的基礎理論問題研究,支持原創性強、非共識的探索性研究,鼓勵科學家自由探索,勇于攻克人工智能前沿科學難題,提出更多原創理論,作出更多原創發現。

    專欄1 基礎理論

    1.大數據智能理論。研究數據驅動與知識引導相結合的人工智能新方法、以自然語言理解和圖像圖形為核心的認知計算理論和方法、綜合深度推理與創意人工智能理論與方法、非完全信息下智能決策基礎理論與框架、數據驅動的通用人工智能數學模型與理論等。

    2.跨媒體感知計算理論。研究超越人類視覺能力的感知獲取、面向真實世界的主動視覺感知及計算、自然聲學場景的聽知覺感知及計算、自然交互環境的言語感知及計算、面向異步序列的類人感知及計算、面向媒體智能感知的自主學習、城市全維度智能感知推理引擎。

    3.混合增強智能理論。研究“人在回路”的混合增強智能、人機智能共生的行為增強與腦機協同、機器直覺推理與因果模型、聯想記憶模型與知識演化方法、複雜數據和任務的混合增強智能學習方法、雲機器人協同計算方法、真實世界環境下的情境理解及人機群組協同。

    4.群體智能理論。研究群體智能結構理論與組織方法、群體智能激勵機制與湧現機理、群體智能學習理論與方法、群體智能通用計算範式與模型。

    5.自主協同控制與優化決策理論。研究面向自主無人系統的協同感知與交互,面向自主無人系統的協同控制與優化決策,知識驅動的人機物三元協同與互操作等理論。

    6.高級機器學習理論。研究統計學習基礎理論、不确定性推理與決策、分布式學習與交互、隐私保護學習、小樣本學習、深度強化學習、無監督學習、半監督學習、主動學習等學習理論和高效模型。

    7.類腦智能計算理論。研究類腦感知、類腦學習、類腦記憶機制與計算融合、類腦複雜系統、類腦控制等理論與方法。

    8.量子智能計算理論。探索腦認知的量子模式與内在機制,研究高效的量子智能模型和算法、高性能高比特的量子人工智能處理器、可與外界環境交互信息的實時量子人工智能系統等。

    2.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關鍵共性技術體系。

    圍繞提升我國人工智能國際競争力的迫切需求,新一代人工智能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部署要以算法為核心,以數據和硬件為基礎,以提升感知識别、知識計算、認知推理、運動執行、人機交互能力為重點,形成開放兼容、穩定成熟的技術體系。

    知識計算引擎與知識服務技術。重點突破知識加工、深度搜索和可視交互核心技術,實現對知識持續增量的自動獲取,具備概念識别、實體發現、屬性預測、知識演化建模和關系挖掘能力,形成涵蓋數十億實體規模的多源、多學科和多數據類型的跨媒體知識圖譜。

    跨媒體分析推理技術。重點突破跨媒體統一表征、關聯理解與知識挖掘、知識圖譜構建與學習、知識演化與推理、智能描述與生成等技術,實現跨媒體知識表征、分析、挖掘、推理、演化和利用,構建分析推理引擎。

    群體智能關鍵技術。重點突破基于互聯網的大衆化協同、大規模協作的知識資源管理與開放式共享等技術,建立群智知識表示框架,實現基于群智感知的知識獲取和開放動态環境下的群智融合與增強,支撐覆蓋全國的千萬級規模群體感知、協同與演化。

    混合增強智能新架構與新技術。重點突破人機協同的感知與執行一體化模型、智能計算前移的新型傳感器件、通用混合計算架構等核心技術,構建自主适應環境的混合增強智能系統、人機群組混合增強智能系統及支撐環境。

    自主無人系統的智能技術。重點突破自主無人系統計算架構、複雜動态場景感知與理解、實時精準定位、面向複雜環境的适應性智能導航等共性技術,無人機自主控制以及汽車、船舶和軌道交通自動駕駛等智能技術,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等核心技術,支撐無人系統應用和産業發展。

    虛拟現實智能建模技術。重點突破虛拟對象智能行為建模技術,提升虛拟現實中智能對象行為的社會性、多樣性和交互逼真性,實現虛拟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與人工智能的有機結合和高效互動。

    智能計算芯片與系統。重點突破高能效、可重構類腦計算芯片和具有計算成像功能的類腦視覺傳感器技術,研發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高效能類腦神經網絡架構和硬件系統,實現具有多媒體感知信息理解和智能增長、常識推理能力的類腦智能系統。

    自然語言處理技術。重點突破自然語言的語法邏輯、字符概念表征和深度語義分析的核心技術,推進人類與機器的有效溝通和自由交互,實現多風格多語言多領域的自然語言智能理解和自動生成。

    專欄2 關鍵共性技術

    1.知識計算引擎與知識服務技術。研究知識計算和可視交互引擎,研究創新設計、數字創意和以可視媒體為核心的商業智能等知識服務技術,開展大規模生物數據的知識發現。

    2.跨媒體分析推理技術。研究跨媒體統一表征、關聯理解與知識挖掘、知識圖譜構建與學習、知識演化與推理、智能描述與生成等技術,開發跨媒體分析推理引擎與驗證系統。

    3.群體智能關鍵技術。開展群體智能的主動感知與發現、知識獲取與生成、協同與共享、評估與演化、人機整合與增強、自我維持與安全交互等關鍵技術研究,構建群智空間的服務體系結構,研究移動群體智能的協同決策與控制技術。

    4.混合增強智能新架構和新技術。研究混合增強智能核心技術、認知計算框架,新型混合計算架構,人機共駕、在線智能學習技術,平行管理與控制的混合增強智能框架。

    5.自主無人系統的智能技術。研究無人機自主控制和汽車、船舶、軌道交通自動駕駛等智能技術,服務機器人、空間機器人、海洋機器人、極地機器人技術,無人車間/智能工廠智能技術,高端智能控制技術和自主無人操作系統。研究複雜環境下基于計算機視覺的定位、導航、識别等機器人及機械手臂自主控制技術。

    6.虛拟現實智能建模技術。研究虛拟對象智能行為的數學表達與建模方法,虛拟對象與虛拟環境和用戶之間進行自然、持續、深入交互等問題,智能對象建模的技術與方法體系。

    7.智能計算芯片與系統。研發神經網絡處理器以及高能效、可重構類腦計算芯片等,新型感知芯片與系統、智能計算體系結構與系統,人工智能操作系統。研究适合人工智能的混合計算架構等。

    8.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研究短文本的計算與分析技術,跨語言文本挖掘技術和面向機器認知智能的語義理解技術,多媒體信息理解的人機對話系統。

    3.統籌布局人工智能創新平台。

    建設布局人工智能創新平台,強化對人工智能研發應用的基礎支撐。人工智能開源軟硬件基礎平台重點建設支持知識推理、概率統計、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範式的統一計算框架平台,形成促進人工智能軟件、硬件和智能雲之間相互協同的生态鍊。群體智能服務平台重點建設基于互聯網大規模協作的知識資源管理與開放式共享工具,形成面向産學研用創新環節的群智衆創平台和服務環境。混合增強智能支撐平台重點建設支持大規模訓練的異構實時計算引擎和新型計算集群,為複雜智能計算提供服務化、系統化平台和解決方案。自主無人系統支撐平台重點建設面向自主無人系統複雜環境下環境感知、自主協同控制、智能決策等人工智能共性核心技術的支撐系統,形成開放式、模塊化、可重構的自主無人系統開發與試驗環境。人工智能基礎數據與安全檢測平台重點建設面向人工智能的公共數據資源庫、标準測試數據集、雲服務平台等,形成人工智能算法與平台安全性測試評估的方法、技術、規範和工具集。促進各類通用軟件和技術平台的開源開放。各類平台要按照軍民深度融合的要求和相關規定,推進軍民共享共用。

    專欄3 基礎支撐平台

    1.人工智能開源軟硬件基礎平台。建立大數據人工智能開源軟件基礎平台、終端與雲端協同的人工智能雲服務平台、新型多元智能傳感器件與集成平台、基于人工智能硬件的新産品設計平台、未來網絡中的大數據智能化服務平台等。

    2.群體智能服務平台。建立群智衆創計算支撐平台、科技衆創服務系統、群智軟件開發與驗證自動化系統、群智軟件學習與創新系統、開放環境的群智決策系統、群智共享經濟服務系統。

    3.混合增強智能支撐平台。建立人工智能超級計算中心、大規模超級智能計算支撐環境、在線智能教育平台、“人在回路”駕駛腦、産業發展複雜性分析與風險評估的智能平台、支撐核電安全運營的智能保障平台、人機共駕技術研發與測試平台等。

    4.自主無人系統支撐平台。建立自主無人系統共性核心技術支撐平台,無人機自主控制以及汽車、船舶和軌道交通自動駕駛支撐平台,服務機器人、空間機器人、海洋機器人、極地機器人支撐平台,智能工廠與智能控制裝備技術支撐平台等。

    5.人工智能基礎數據與安全檢測平台。建設面向人工智能的公共數據資源庫、标準測試數據集、雲服務平台,建立人工智能算法與平台安全性測試模型及評估模型,研發人工智能算法與平台安全性測評工具集。

    4.加快培養聚集人工智能高端人才。

    把高端人才隊伍建設作為人工智能發展的重中之重,堅持培養和引進相結合,完善人工智能教育體系,加強人才儲備和梯隊建設,特别是加快引進全球頂尖人才和青年人才,形成我國人工智能人才高地。

    培育高水平人工智能創新人才和團隊。支持和培養具有發展潛力的人工智能領軍人才,加強人工智能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運行維護等方面專業技術人才培養。重視複合型人才培養,重點培養貫通人工智能理論、方法、技術、産品與應用等的縱向複合型人才,以及掌握“人工智能+”經濟、社會、管理、标準、法律等的橫向複合型人才。通過重大研發任務和基地平台建設,彙聚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在若幹人工智能重點領域形成一批高水平創新團隊。鼓勵和引導國内創新人才、團隊加強與全球頂尖人工智能研究機構合作互動。

    加大高端人工智能人才引進力度。開辟專門渠道,實行特殊政策,實現人工智能高端人才精準引進。重點引進神經認知、機器學習、自動駕駛、智能機器人等國際頂尖科學家和高水平創新團隊。鼓勵采取項目合作、技術咨詢等方式柔性引進人工智能人才。統籌利用“千人計劃”等現有人才計劃,加強人工智能領域優秀人才特别是優秀青年人才引進工作。完善企業人力資本成本核算相關政策,激勵企業、科研機構引進人工智能人才。

    建設人工智能學科。完善人工智能領域學科布局,設立人工智能專業,推動人工智能領域一級學科建設,盡快在試點院校建立人工智能學院,增加人工智能相關學科方向的博士、碩士招生名額。鼓勵高校在原有基礎上拓寬人工智能專業教育内容,形成“人工智能+X”複合專業培養新模式,重視人工智能與數學、計算機科學、物理學、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法學等學科專業教育的交叉融合。加強産學研合作,鼓勵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等機構合作開展人工智能學科建設。

    (二)培育高端高效的智能經濟。

    加快培育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的人工智能産業,促進人工智能與各産業領域深度融合,形成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經濟形态。數據和知識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要素,人機協同成為主流生産和服務方式,跨界融合成為重要經濟模式,共創分享成為經濟生态基本特征,個性化需求與定制成為消費新潮流,生産率大幅提升,引領産業向價值鍊高端邁進,有力支撐實體經濟發展,全面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

    1.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新興産業。

    加快人工智能關鍵技術轉化應用,促進技術集成與商業模式創新,推動重點領域智能産品創新,積極培育人工智能新興業态,布局産業鍊高端,打造具有國際競争力的人工智能産業集群。

    智能軟硬件。開發面向人工智能的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開發工具等關鍵基礎軟件,突破圖形處理器等核心硬件,研究圖像識别、語音識别、機器翻譯、智能交互、知識處理、控制決策等智能系統解決方案,培育壯大面向人工智能應用的基礎軟硬件産業。